接下来,灵科普将带你认识并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中国各省的高等教育水平如何?

第一,湖北,基础教育全国最好,黄冈中学是神一般的存在。高等教育方面,是中国三大科教中心之一,武汉是全球最大的高等教育中心。
第二,江苏,教育发展最均衡,每个市都有本科高校,有三所211高校位于普通地级市,全国第一。
第三,陕西,高等教育全面发展,西安交大是全国的顶尖大学之一。
第四,四川,8所双一流,5所211,四川大学还是中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
第五,辽宁,发展比较均衡,有沈阳大连两个高等教育中心,其它城市都有本科高校。有两所985,4所211高校。
第六,湖南,湖南教育实力其实比辽宁强,无奈人口比辽宁多太多!湖南3所985,4所211和双一流。湖南的基础教育水平也是全国领先。
第七,浙江,211阶段只有浙江大学一所,现在三所双一流。浙江大学是巨无霸,一所顶广东所有大学。
第八,广东,一声叹息,经济大省却成为教育落后省份。虽说4所211和两所985,可是高考考入211的比例全国倒数前列,考入985的比例全国倒数第一!双一流大学全国大幅增加广东却只增加广州中医药大学一所。可以说,教育工作一塌糊涂。
第九,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以哈工大、哈理工、哈工程等为首的大学综合实力较强,人均教育资源在省份里面非常领先。
第十,山东,户籍人口第一大省,高教资源却相对薄弱。山东的中小学教育还是不错,高考成绩还好。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什么?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实行的管理体制是“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模式:
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法国、意大利和瑞典为代表
2、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美国为主
3、集权和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德国、英国和日本为代表。
我国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的重要体现:
中国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几经变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的重要体现。1950~1955年期间实行校长负责制,强调由校长负责高校内部的全部工作,并对党和国家负责;1956~1960年期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由校长主持,集体领导。
1961~1966年期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院)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尤其强调党是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党对高校的统一领导;1966~1976年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的“革命委员会”制。
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代同行的体现:
一、高等教育规模大起来了。
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提高了27.8个百分点,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
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得到稳步提高。
二、高等教育实力强起来了。
通过“211”、“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形成了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的中国范式。先后举办中国慕课大会、世界慕课大会,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在内的慕课发展的中国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