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科普带你了解1950年10月15日下发,做好相应的准备,《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是谁?创作背景?~抗美援朝的资料(简短、完整)希望可以帮你解决现在所面临的一些难题。

《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是谁?创作背景?

《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是谁?创作背景?

歌曲:歌唱祖国

填词:王莘

谱曲:王莘

创作背景

1950年9月15日,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天安门时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吸引,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32岁的王莘灵感突现前面四句歌词脱口而出。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出来。回家到时,王莘与妻子王慧芬同声哼唱,王莘连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二、三段歌词。

歌词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死亡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

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我们的前程万丈光芒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扩展资料

获奖记录

1954年获得“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一等奖,1989年获得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歌唱祖国》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幕曲或结束曲,素有“第二国歌”之誉。

重要演唱

1951年9月,《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歌唱祖国》的歌词,继而中央乐团在中央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大合唱,从此这首歌流传到国内外。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在太阳系播放《歌唱祖国》,2007年嫦娥一号宇宙飞船在太阳系播放《歌唱祖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歌唱祖国》。

抗美援朝的资料(简短、完整)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卷入朝鲜战争,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抗美援朝纪念日为10月25日。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 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从1950年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万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

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派兵干预。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派兵的提议,要求所有成员国向朝鲜提供“必要的军事援助”。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再次反对美国提出的建立统一朝鲜半岛各部队联合指挥权的提议。提案。

尽管安理会反对,美国仍迫使欧盟国家派兵。共有19个国家参加了这场战争。 10月8日,朝鲜政府要求中国派遣部队寻求援助。 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向朝鲜援助和派遣部队参加了战争。战争持续了两年多。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战意之举。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府,是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扩展资料:

战争影响

1、国内经济

在朝鲜战争开始之前,中国计划在三到五年内恢复生产。军费开支从1950年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预算支出的30%,总预算的70%用于经济建设。 ,文化,教育,健康和改善人们的生活。

1950年11月15日,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中国财政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金融会议。经中央政府同意,战争期间财政经济的工作准则被确定为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国家第三。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国内经济建设的准备工作进一步突出和加强。 1952年,澄清了“边防,稳定,建设”的政策。

抗美援朝战争直接起到了维护中国国民经济复苏和各项建设事业的作用。对中国而言,我们为和平建设赢得了长期的环境。

2、军事建设

1950年8月26日,周恩来在检查东北边防军工作的国防会议上强调,各军兵种都要有深刻的战争思想,并立即着手拟定三年建设计划。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随即确定了自身的发展规划,开始大规模扩编或改装部队。海军于10月下旬形成了三年发展规划。

1952年1月,根据朝鲜战场的战局发展情况,人民解放军在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的基础上,着手拟定新的发展规划。7月,中央和军委批准了总参谋部拟定的1953~1957年五年军事建设计划纲要。到1958年,在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空军占总员额的12.2%,海军占5.8%,炮兵占4.8%,装甲兵占2.3%。

1951年10月,中苏两国签订协定,确定苏联向中国提供60个步兵师的装备 ,同时提供各种兵器与弹药首先是陆军轻武器与弹药的制造蓝图。

从1950年开始,中国先后从苏联接收和进口各种火炮4000余门,观测指挥器材也初步配套,并新组建了防坦克歼击炮兵师、火箭炮兵师。部队合同作战能力大幅提高,战略战术更加丰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美援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抗美援朝战争资料库--党史频道

抗美援朝美军的总司令是谁?

共有三位,依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马修·邦克·李奇微、马克·韦恩·克拉克。

一、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介绍: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著名军事家,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联军总司令介绍: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发动了波及朝鲜全境的战争,南朝鲜首府汉城(首尔)在6月28日被攻陷,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军支援南朝鲜的作战,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起草的决议,组织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战争期间,麦克阿瑟组织策划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切断,战争形势被完全逆转。毛泽东接受金日成的请求,以志愿军的正当名义出兵朝鲜,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

1950年7月31日,访问台湾,并与蒋介石达成同台美外交关系;9月15日,策划仁川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10月15日,由于麦克阿瑟告知白宫自己太忙不能回华盛顿之后,他在威克岛会见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杜鲁门只让他打一场有限的战争;10月19日,美军攻占平壤,此时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秘密进入朝鲜进攻联合国军;10月25日至1951年1月8日,经过三次战役,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击退回三八线附近。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杜鲁门恐此举会导致苏联参战而不同意,麦克阿瑟公开反对杜鲁门的决定,派侦察飞机飞入中国领空。志愿军入朝后的前三次战役,联合国军遭到失败,第四次战役旗鼓相当;麦克阿瑟缺乏统一朝鲜半岛有效手段,在李奇微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并开始扭转战局后,麦克阿瑟越来越令美国军政当局不满。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借口撤了他的职,由李奇微(Matthew B. Ridgway)接任。

二、马修·邦克·李奇微:1951年4月—1952年4月

马修·邦克·李奇微,美国陆军上将,因在朝鲜战争中挽救了联合国军而闻名于世。

1949~1950年任陆军副参谋长。朝鲜战争爆发后,原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阵亡,李奇微1950年12月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1951年1月李奇微以放弃汉城为战略诱饵,于1951年2月发动反击(即中国军队第四次战役),成功地遏制住了中国军队的攻势。在此后一年多里李奇微成为中国军队头痛的对象。

1951年4月接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5月晋上将。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1953年10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主张各军种均衡发展。

1955年6月退役。

1993年去世。他的《李奇微回忆录》很受欢迎。

三、马克·韦恩·克拉克:1952年4月-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议)

马克·韦恩·克拉克(英语:Mark Wayne Clark,1896年5月1日—1984年4月17日),美国四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第五集团军司令与朝鲜战争时的联合国军指挥官。

朝鲜战争

在1945年5月8日欧洲战争结束后,克拉克任美国驻奥地利的高级专员,并为美、英、苏、法等四国占领军的代表。1947年任美国国务卿的代表,与英、苏两国的外长会议协商对奥条约。1947年6月返美,先任司令部设于旧金山的第六集团军司令,两年后出任美国地面部队司令。1952年4月,克拉克任美国远东地区总司令,并在5月接任联合国部队指挥官。当时战线已经固定,他也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1953年7月27日,克拉克将军代表联合国部队,与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

扩展资料

朝鲜战争指1950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

参考资料:朝鲜战争—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