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中山大学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孙中山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学术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020年的招生工作,无疑是中山大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本文将围绕“中山大学招生计划”,深入探讨中山大学2020年的招生策略、录取规则以及新增专业等方面,以期为广大学子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招生规模与批次2020年,中山大学面向全国计划招生约8000人,这一招生规模在各大高校中名列前茅。同时,中山大学在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校区五校园”的框架下,设置了57个院系63个招生大类(专业),以统一代码进行招生。在招生批次上,中山大学在广东省的录取批次为本科批次,确保了优质生源的稳定输入。
二、录取规则与原则中山大学的录取规则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录取过程中,学校对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专业录取,不设专业级差。这一规则确保了高分考生的优先录取权,也减少了因专业级差而产生的录取不确定性。同时,中山大学在录取时认可政策性加分,但在高校专项、高水平艺术团和运动队的招生投档录取中不认可政策性加分,这一细节处理也体现了学校的严谨态度和公平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当实际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相同且招生计划余额不足时,中山大学会优先录取含政策性加分的考生。若仍无法确定录取顺序,则按照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确定的同分排序进行录取,这一规定无疑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录取机会和公平性保障。此外,在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会根据考生成绩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这一规定既保证了学校招生计划的顺利完成,也尊重了考生的专业选择权。
三、新增专业与特色培养2020年,中山大学新增了四个招生专业,分别为遥感科学与技术、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农学和音乐表演。这些新增专业不仅丰富了学校的学科体系,也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同时,为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山大学在珠海校区新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和软件工程学院,两个学院分别设置了全国招生计划90名,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在特色培养方面,中山大学也做出了积极探索。例如,新生在大一阶段会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集中进行大类培养,大一学年结束后进入高考录取专业所在院系的校区(园)培养。此外,学校还鼓励并支持学生在大一至大四期间申请转专业,进行多种微专业、辅修专业、辅修学位、交叉专业的学习。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选择自由度,也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回顾中山大学2020年的招生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在招生规模、录取规则、新增专业及特色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努力。这些措施不仅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山大学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山大学将继续秉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