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科普将重点带大家了解初级会计实务试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级会计实务》考题练习,附知识点详解

《初级会计实务》考题练习,附知识点详解

2022年初级会计职称预习工作正有序开展,在新教材发布之前,做题可是考生熟悉、巩固考点的重要途径,下面深空网出几道《初级会计实务》练习题考考大家,看看正确率如何。

《初级会计实务》 | 不定项选择题

一共5道题~

1.下列()业务使企业资产的总额不变。

A.接受某单位投资

B.向银行借款存入银行

C.用银行存款偿还欠款

D.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2.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

A.企业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B.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C.单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D.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3.下列经济业务中导致资产增加的有()。

A.从银行提取现金

B.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

C.以资本公积转_经本

D.收到材料预付款

4.下列引起资产、权益总额发生变动的业务有()

A.借入款项存入银行

B.偿还所欠货款

C.从存款户中提取现金

D.实现销售收入,货款暂未收到

5.收入的实现可能引起()

A.资产的增加

B.负债的增加

C.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D.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_少

题目答案

1.答案:D

【解析】A选项资产_加,所有者权益增加。B选项资产增加,负债_加。C选项资产_少,负债减少。D选项是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资产总额不变。

2.答案:BD

【解析】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也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3.答案:BD

【解析】A是资产内部一增一减,C是所有者权益内部一_一减。

4.答案:ABD

【解析】“从存款户中提取现金”属于资产内部_一减,不影响资产总额_化。故选ABD。

5.答案:ACD

【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能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C选项正确。收入的取得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戒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AD选项正确。故选ACD。

《初级会计实务》真题练习,附考点总结

2022年初级会计职称备考工作已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考生除了回顾知识点外,适量的真题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深空网给大家出几道《初级会计实务》真题,看看正确率如何。

《初级会计实务》

2015年12月3日,王某到GD公司工作,12月10日双方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合同约定:

合同期限2年(含试用期期限),试用期2个月;试用期月工资2000元,试用期满月工资2600元;试用期内王某若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GD公司可随时通知其解除劳动合同。

2016年10月GD公司派王某去国外接受2个月的高级技术培训,双方补充协议约定:

公司支付培训费用100000元,王某的服务期为5年,违反服务期约定应支付违约金120000元,培训结束后月工资提高至5000元。

王某培训期满回国后,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2017年8月11日,GD公司得知王某私下与X公司也建立了劳动关系,遂要求王某解除与X公司的劳动关系,王某拒绝并于次日离开GD公司到X公司工作,由此给GD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已知:GD公司所在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8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Q

在本题中,王某的试用期工资低于试用期满月工资的80%(2080元)。

(4)选项D:试用期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Q

(2)选项B: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违约金应小于等于100000元

(3)选项D: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Q

(2)选项C:经济补偿金应由用人单位(GD公司)向劳动者(王某)支付,而非由王某向GD公司支付;

(3)选项BD:因劳动者严重违纪,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约定服务期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初级会计实务》资产历年考题解析 5

(四)计算分析题

1、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 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本期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2000年)

[答案]

(1)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45000+5000)/(600000+1400000)=-2%

(2)发出材料(按计划成本)

借:生产成本(或基本生产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原材料 1020000

(3)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或基本生产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制造费用 -100

管理费用 -3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0400

2、甲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损失,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5‰。2000年1月1日,“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1000000元;2000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800000元。2000年度发生如下相关业务:

(1) 5月8日,收回1999年度核销的坏账4000元,存入银行。

(2) 11月9日,因一客户破产,有应收账款2500元不能收回,经批准确认为坏账。

要求:

(1)编制甲企业收回已核销坏账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企业确认坏账的会计分录。

(3) 计算甲企业2000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并编制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2001年)

[答案]

(1)借:应收账款 4000

贷:坏账准备 4000

借:银行存款 4000

贷:应收账款 4000

(2)借:坏账准备 2500

贷:应收账款 2500

(3)本年度应计提的坏账准备=800000×5‰-(1000000×5‰+4000-2500)=-2500(元)

借:坏账准备 2500

贷:管理费用 2500

3、甲公司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业务如下:

(1)1999年1月2日,以每股买入价10元的价格从证券二级市场购入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的股票200万股,每股价格中包含有0.2元的已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假定现金股利不考虑所得税),另支付相关税费20万元。甲公司购入的股票占乙公司发行在外股份的25%,并准备长期持有,且能够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施加重大影响。

(2)1999年1月2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来的购买该股票时已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3)1999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万元,宣告不分配股利。

(4)2000年度,乙公司发生净亏损200万元。

(5)2001年2月28日,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的股票全部售出,收到价款净额1900万元,款项已由银行收妥。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2001年)

[答案]

(1)借:长期股权投资 1980

应收股利 40

贷:银行存款 2020

(2)借:银行存款 40

贷:应收股利 40

(3)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

贷:投资收益 200

(4)借:投资收益 5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0

(5)借:银行存款 1900

投资收益 23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130

4、甲公司2000年至2001年度发生如下与股票投资有关的业务:

(1)2000年4月1日,用银行存款购入A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股票4000股作为短期投资,每股买入价为18元,其中0.5元为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另支付相关税费360元。

(2)2000年4月18日,收到A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3)2000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每股市价下跌至16元。

(4)2001年2月3日,出售持有的A公司股票3000股,实得价款52000元。假定己售股票的跌价准备也同时结转。

(5)2001年4月15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每股派发0.1元。

(6)2001年4月30日,收到派发的现金股利。

(7)2001年12月31日,A公司的股票市价为每股17元。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2002年)

[答案]

(1)借:短期投资 70360[4000×(18-0.5)+360]

应收股利 2000(4000×0.5)

贷:银行存款 72360

(2)借:银行存款 2000

贷:应收股利 2000

(3)借:投资收益 6360[(70360÷4000-16)×4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6360

(4)借:银行存款 52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4770(6360÷4000×3000)

贷:短期投资 52770(70360÷4000×3000)

投资收益 4000(52000+4770-52770)

(5)无分录

(6)借:银行存款 100

贷:短期投资 100

(7)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100{17000-[70360-(6360-4770)-52770-100]}

贷:投资收益 1100

5、甲公司按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的发出成本。2003年3月1日结存A材料1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0元。本月发生如下有关业务:

(1)3日,购入A材料5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5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2)5日,发出材料80公斤。

(3)7日,购入A材料7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98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12日,发出A材料130公斤。

(5)20日,购入A材料8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1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6)25日,发出A材料30公斤。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A材料

(1)5日发出的成本;

(2)12日发出的成本;

(3)25日发出的成本;

(4)期末结存的成本。(2003年)

[答案]

(1)5日发出的成本=80×100=8000(元)

(2)12日发出的成本=20×100+50×105+60×98=13130(元)

(3)25日发出的成本=10×98+20×110=3180(元)

(4)期末结存的成本=60×110=6600(元)

6、甲公司对机器设备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2000年12月20日,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价款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另支付运输费2000元,包装费1000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该设备即日起投入基本生产车间使用,预计可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5000元,假定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因素。

要求:

(1)编制甲公司购入设备时的会计分录。

(2)分别计算甲公司2001年度至2004年度每年的折旧额。

(3)编制甲公司2001年末计提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假定折旧每年未计提一次)。 (2003年)

[答案]

(1)编制甲公司购入设备时的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100000+17000+2000+1000=120000(元)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2)分别计算甲公司2001年度至2004年度每年的折旧额

该机器设备于2000年12月20日购入,当月增加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

2001年度应计提的折旧=120000×2÷5=48000(元)

2002年度应计提的折旧=(120000-48000)×2÷5=28800(元)

2003年度应计提的折旧=(120000-48000-28800)×2÷5=17280(元)

2004年度应计提的折旧=(120000-48000-28800-17280-5000)÷2=10460(元)

(3)编制甲公司2001年末计提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假定折旧每年末计提一次)。

借:制造费用 48000

贷:累计折旧 48000

7、甲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并按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2003年1月1日,甲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为3 000 000元,坏账准备余额为150 000元。2003年度,甲企业发生了如下相关业务:

(1)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 000 000元,增值税额为850 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2)因某客户破产,该客户所欠货款10 000元不能收回,确认为坏账损失。

(3)收回上年度已转销为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8 000元并存入银行。

(4)收到某客户以前所欠的货款4 000 000元并存入银行。

要求:

(1)编制2003年度确认坏账损失的会计分录。

(2)编制收到上年度已转销为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的会计分录。

(3)计算2003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

(4)编制2003年末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2004年)

答案:

(1) 确认坏账损失

借:坏账准备 1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

(2) 收到上年度已转销的坏账损失,先恢复应收款项,再冲销。

借:应收账款 8000

贷:坏账准备 8000

借:银行存款 8000

贷:应收账款 8000

(3)“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

=(3000000+5000000+850000—10000+8000—8000—4000000)×5%=4840000×5%=242000(元)

(注:5000000和850000是业务(1)中发生的应收账款:4000000是业务(4)中的应收款项收回。)

(4)本题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额,根据期初期末余额倒挤,242000—(150000—10000+8000)=94000(元)。

借;管理费用 94000

贷:坏账准备 94000

《初级会计实务》资产历年考题解析 5

(四)计算分析题

1、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 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本期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2000年)

[答案]

(1)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45000+5000)/(600000+1400000)=-2%

(2)发出材料(按计划成本)

借:生产成本(或基本生产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原材料 1020000

(3)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或基本生产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制造费用 -100

管理费用 -3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0400

2、甲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损失,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5‰。2000年1月1日,“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1000000元;2000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800000元。2000年度发生如下相关业务:

(1) 5月8日,收回1999年度核销的坏账4000元,存入银行。

(2) 11月9日,因一客户破产,有应收账款2500元不能收回,经批准确认为坏账。

要求:

(1)编制甲企业收回已核销坏账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企业确认坏账的会计分录。

(3) 计算甲企业2000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并编制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2001年)

[答案]

(1)借:应收账款 4000

贷:坏账准备 4000

借:银行存款 4000

贷:应收账款 4000

(2)借:坏账准备 2500

贷:应收账款 2500

(3)本年度应计提的坏账准备=800000×5‰-(1000000×5‰+4000-2500)=-2500(元)

借:坏账准备 2500

贷:管理费用 2500

3、甲公司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业务如下:

(1)1999年1月2日,以每股买入价10元的价格从证券二级市场购入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的股票200万股,每股价格中包含有0.2元的已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假定现金股利不考虑所得税),另支付相关税费20万元。甲公司购入的股票占乙公司发行在外股份的25%,并准备长期持有,且能够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施加重大影响。

(2)1999年1月2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来的购买该股票时已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3)1999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万元,宣告不分配股利。

(4)2000年度,乙公司发生净亏损200万元。

(5)2001年2月28日,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的股票全部售出,收到价款净额1900万元,款项已由银行收妥。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2001年)

[答案]

(1)借:长期股权投资 1980

应收股利 40

贷:银行存款 2020

(2)借:银行存款 40

贷:应收股利 40

(3)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

贷:投资收益 200

(4)借:投资收益 5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0

(5)借:银行存款 1900

投资收益 23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130

4、甲公司2000年至2001年度发生如下与股票投资有关的业务:

(1)2000年4月1日,用银行存款购入A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股票4000股作为短期投资,每股买入价为18元,其中0.5元为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另支付相关税费360元。

(2)2000年4月18日,收到A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3)2000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每股市价下跌至16元。

(4)2001年2月3日,出售持有的A公司股票3000股,实得价款52000元。假定己售股票的跌价准备也同时结转。

(5)2001年4月15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每股派发0.1元。

(6)2001年4月30日,收到派发的现金股利。

(7)2001年12月31日,A公司的股票市价为每股17元。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2002年)

[答案]

(1)借:短期投资 70360[4000×(18-0.5)+360]

应收股利 2000(4000×0.5)

贷:银行存款 72360

(2)借:银行存款 2000

贷:应收股利 2000

(3)借:投资收益 6360[(70360÷4000-16)×4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6360

(4)借:银行存款 52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4770(6360÷4000×3000)

贷:短期投资 52770(70360÷4000×3000)

投资收益 4000(52000+4770-52770)

(5)无分录

(6)借:银行存款 100

贷:短期投资 100

(7)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100{17000-[70360-(6360-4770)-52770-100]}

贷:投资收益 1100

5、甲公司按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的发出成本。2003年3月1日结存A材料1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0元。本月发生如下有关业务:

(1)3日,购入A材料5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5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2)5日,发出材料80公斤。

(3)7日,购入A材料7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98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12日,发出A材料130公斤。

(5)20日,购入A材料8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1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6)25日,发出A材料30公斤。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A材料

(1)5日发出的成本;

(2)12日发出的成本;

(3)25日发出的成本;

(4)期末结存的成本。(2003年)

[答案]

(1)5日发出的成本=80×100=8000(元)

(2)12日发出的成本=20×100+50×105+60×98=13130(元)

(3)25日发出的成本=10×98+20×110=3180(元)

(4)期末结存的成本=60×110=6600(元)

6、甲公司对机器设备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2000年12月20日,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价款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另支付运输费2000元,包装费1000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该设备即日起投入基本生产车间使用,预计可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5000元,假定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因素。

要求:

(1)编制甲公司购入设备时的会计分录。

(2)分别计算甲公司2001年度至2004年度每年的折旧额。

(3)编制甲公司2001年末计提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假定折旧每年未计提一次)。 (2003年)

[答案]

(1)编制甲公司购入设备时的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100000+17000+2000+1000=120000(元)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2)分别计算甲公司2001年度至2004年度每年的折旧额

该机器设备于2000年12月20日购入,当月增加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

2001年度应计提的折旧=120000×2÷5=48000(元)

2002年度应计提的折旧=(120000-48000)×2÷5=28800(元)

2003年度应计提的折旧=(120000-48000-28800)×2÷5=17280(元)

2004年度应计提的折旧=(120000-48000-28800-17280-5000)÷2=10460(元)

(3)编制甲公司2001年末计提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假定折旧每年末计提一次)。

借:制造费用 48000

贷:累计折旧 48000

7、甲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并按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2003年1月1日,甲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为3 000 000元,坏账准备余额为150 000元。2003年度,甲企业发生了如下相关业务:

(1)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 000 000元,增值税额为850 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2)因某客户破产,该客户所欠货款10 000元不能收回,确认为坏账损失。

(3)收回上年度已转销为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8 000元并存入银行。

(4)收到某客户以前所欠的货款4 000 000元并存入银行。

要求:

(1)编制2003年度确认坏账损失的会计分录。

(2)编制收到上年度已转销为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的会计分录。

(3)计算2003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

(4)编制2003年末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2004年)

答案:

(1) 确认坏账损失

借:坏账准备 1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

(2) 收到上年度已转销的坏账损失,先恢复应收款项,再冲销。

借:应收账款 8000

贷:坏账准备 8000

借:银行存款 8000

贷:应收账款 8000

(3)“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

=(3000000+5000000+850000—10000+8000—8000—4000000)×5%=4840000×5%=242000(元)

(注:5000000和850000是业务(1)中发生的应收账款:4000000是业务(4)中的应收款项收回。)

(4)本题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额,根据期初期末余额倒挤,242000—(150000—10000+8000)=94000(元)。

借;管理费用 94000

贷:坏账准备 94000